政府好帮手  企业好参谋

卓越的贸易业态创新团队 | 优秀的国际贸易合规专家 | 遥遥领先的AEO咨询团队
您的位置:
分享 | 创新案例:详解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
创新案例:详解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

航材包修是当前国际民航业的新型维修业务,是构建完整产业链保障民航业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一环。截至2021年1-10月,仅“航空器零部件”一项累计进口额为461亿元人民币,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1.9%,在全球疫情影响,航空业迅速萎靡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微弱增长。

一、什么是“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

“航材包修”是指国内航空公司与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签订包修合同,由包修服务供应商在包修合同约定范围内,以修理航材或者交换航材的方式提供维修保障服务,国内航空公司按包修合同约定,分期向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支付“一揽子”包修费。即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为国内航空公司提供航空维修保障服务。

“航材包修转包”是指境内航空公司与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签订包修合同后,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再将待维修航材委托境内维修企业开展维修。

“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是指海关允许待维修的航材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流转至国内维修企业,以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同时,通过跨直属海关协同监管,实现直属海关之间的征税互认、监管互助。

 

图1:“航材包修”及“航材包修转包”图示

 

二、哪些地方应用或探索了“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

2016年,厦门海关首创“包修转包航材流转监管模式”,厦门海关大力支持企业新型业务发展,制订“包修转包航材区域流转”监管方案并行文请示总署,经总署复函同意后在全国首创“包修转包航材流转监管模式”,并于2016年8月23日正式开展业务。

2020年6月,首票“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落地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的一台进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在沈阳综合保税区内维修完毕,运输效率得到提升,运输成本大幅压缩。

2020年8月30日,国发〔2020〕10号,国务院批复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研究支持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外开展“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业态实行保税监管,探索开展“两头在外”的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试点。

 

三、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的政策依据

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6号《关于飞机航空器材包修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公告》 第二条规定:海关对包修合同项下支付的包修费征税,不对实际进出境航材征税,海关按“修理物品”方式对实际进出境航材进行监管,以各期实际进出境航材分摊的包修费为征税对象,征税周期为国内航空公司按照包修合同约定的分期支付包修费周期。

根据该条政策规定,如果国内航空公司将待维修件运往国外后复运进境,就只需缴纳对应的包修费税款,而无需对实际进出境航材和维修所使用的零部件缴税。如果包修设备直接从国内航空公司送往境内的航空维修企业进行维修,那么维修过程中使用的进口航材需要征税。


四、发展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的原因

1、双重征税困境,航材包修转包业务难以承接。如果将“待包修航材”直接从国内航空公司送往被委托的国内维修企业,那么,航材维修过程中使用的进口保税料件因未出境需要内销征税,此外,境内航空公司按包修合同向境外包修服务供应商支付的包修费应向海关申报纳税,存在税费重复计征的情况。此种情况直接导致中国的航空维修企业损失了大量航材包修转包业务订单。

图2:双重征税主体及方式

2、境外“一日游”方式成本高昂,限制业务发展。为了争取这部分业务,很多航空公司企业为避免维修进口零部件的征税,通常采取境外“一日游”的方式,将包修设备转运到香港再入境维修,但也因此造成了物流与时间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中国航空维修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五、厦门海关航材包修区域流转创新案例

1、厦门航空维修发展概况

厦门航空维修业兴起于1993年,是中国较早发展航空维修产业的地区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中国最大“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已拥有厦门太古、新科宇航、霍尼韦尔、中航秦岭、美捷特等众多全球知名航空维修企业扎堆等16家知名航空维修企业聚集,被誉为一站式“飞机医院”。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可以进行飞机结构大修,客改货、公务机整装、发动机维修、部附件制造与维修乃至航空技术培训等,厦门也因此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航空维修产业的“领头羊”。数据显示,近几年,厦门航空维修业平均产值超百亿元,最高时达140多亿元,约占全国航空维修业产值四分之一,其中80%为境外维修业务,参与国际化分工程度高。厦门自贸片区持续推进航空维修平台建设,以改革解决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积极推动海关监管创新,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了坚实保障。

 

2、厦门海关首创“包修转包航材区域流转”监管模式

厦门的飞机维修企业承接的80%业务为境外维修企业,而进口航空器材维修一般采用包修转包模式,即由境外制造商将维修业务转包给国内维修企业。”厦门机场海关为积极解决企业面临的“双重征税困境”和“境外一日游”问题,迅速上报厦门海关加贸处;经加贸处组织各相关部门专家经深入调研后制定了“包修转包航材区域流转”监管方案并行文请示总署,2016年4月,海关总署复函同意该监管方案。厦门海关结合航空维修业的行业特点,在获得海关总署批准后,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试点,让境内航空公司“包修转包航材”,能够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直接流转到境内维修企业,一来航空公司可以享受航材包修的税收政策,同时维修企业使用的进口零件也无需征税,避免重复征税的同时,也无须“待维修件”境外一日游”,为企业节省了可观的维修成本,大幅提升了厦门航空维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开展跨关区海关“征税互助”协作,合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性质,维修企业可凭国内航空公司在属地海关的包修费缴税证明,对维修出区修理物品不再就实际维修耗用物料和维修费进行征税,避免航空维修经营企业承接国内维修业务时的“重复征税”,大大降低了企业税赋成本,有利于拓展企业市场版图。


3、厦门东航货运有限公司飞机发动机包修转包区域流转案例

2016年,东航货运有限公司的一台飞机发动机需要进行维修,该款发动机是目前航空业投入运营的型号中,体积和推力最大的一款,且全球仅有两家维修公司具备大修能力。作为东航货运有限公司这款发动机的包修服务商,美国通用公司考虑到地域、技术等因素后,将这项业务转包给了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于是,在厦门海关的帮助下,这台发动机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园区)流转后,顺利运往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公司进行维修。这个过程即是“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首个典型案例。而在厦门海关此项政策创新前,东航货运公司则需要通过香港一日游的方式,将包修设备转运至境内维修,浪费了一定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根据测算,仅眼前这个型号的飞机发动机维修业务,就能够在20年之内,为企业带来330亿元的维修收入。据厦门高崎机场海关保税科副科长黄基毅介绍:采用这个模式之后,企业和以往那种,通过香港“一日游”模式相比较,每台发动机的物流成本可以省下60万元左右,而且节省3到4天的时间,试点顺利开展之后,可能会将这个模式推广到,像起落架、机电设备等大型航材维修,成为以后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大的增长点。截至2017年8月31日,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共承接包修转包飞机发动机8台,货值将近8000万美金,为企业节省物流费用约480万元,涉及流转航材货值约2550万美元,为企业节省料件重复征税税费约2039万元,大幅提升了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4、跨直属关区协同监管,实现直属海关之间征税互认、监管互认

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飞机发动机及部件维修企业。据公司航材经理王轩介绍:2017年,一台从在上海发来的国外的发动机,在厦门新科宇航修完后,成功由厦门的保税区直接报关,发运到上海的保税区,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飞机发动机维修的跨关区结转模式,实现了较大突破。以往,国内航空公司往往将待维修的发动机运到香港,再从香港转运到境内维修企业,维修后先运到香港,再转运回国内航空公司。如此一来,企业需额外支付约10万元/单物流成本,而且需要多耗用3-4天时间。该项创新让企业降低了成本,大幅提高了维修运转效率。

 

六、沈阳海关航材包修区域流转创新案例

2020年5月,在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落地的首票“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承载该业务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维修基地位于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内,是一家拥有3座机库和8条大中修生产线,集航线维护、机体大修、部附件修理、工程管理、机务培训等能力于一体的具有CAAC、FAA、EASA认证授权的大型航空维修企业。

然而受进口航空器材维修包修模式的政策所限叠加疫情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沈阳海关所属辽中海关副关长张军介绍,将包修航材送往境外,除了税收、运输等成本增加以外,企业的整个维修流程的时间成本也大大延长。特别是疫情期间,空运发运稳定性差,遇到比较紧急的维修情况,企业却没办法有效控制时间。面对企业的诉求,如何改变现有的维修监管模式,为企业降低时间及维修成本,进一步实现航材维修稳定性,成为沈阳海关寻求制度创新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调研,沈阳海关发挥沈阳综保区“境内关外”政策功能优势,创新开展了“修理物品综保区流转”业务,即国内航空公司“包修转包航材”通过综合保税区流转至国内维修企业。

据沈维基地负责人刘宇介绍,现在待维修的航材或进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进入综保区后出区运送到我们的维修基地,就相当于实现了境外制造商将维修业务转包给我们维修的过程,将问题APU设备修好后,再通过综保区复运出区,即实现了包修航材送往境外维修后复运进境的过程,免于了设备的真实出境,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输成本。

在这种模式下,承揽此次维修业务的沈阳南方航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仅用数小时,即在沈阳桃仙机场海关和辽中海关两个业务现场分别完成进出区核注、进出口报关、过磅查验、担保等全部通关手续,实现了货物当日抵达,当日即通关放行入厂维修。

目前该基地的单笔送修时间能够缩短4-5天,2020年,累计已承接了7台APU维修设备,预计年内可承修此类APU包修10-15台次。沈阳海关所属辽中海关副关长张军表示,该模式可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各大部件维修,从而为沈阳航空维修产业打开新市场、打造新增长点提供有力支撑。

 

七、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监管模式的创新意义

积极政策导向,助推航空维修业快速发展。航空器绝大部分都为进口,技术制约严重,导致大量的航空维修器件依赖进口,同时也直接导致境外维修远超国内。而国家为了鼓励航空维修业的发展,出台了系列减免进口航材税收的指导性文件。2021年3月—7月,海关总署、财政部、工信部、民航局、关税征管司等部门陆续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减免税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45号发布)、《关于2021-2030年支持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15号)、《关于2021-2030年支持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2021〕16号) 、《民航局关于配合落实航材免税政策实施细则的函》(民航函〔2021〕239号)、《关税征管司关于执行2021-2030年支持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税管函〔2021〕82号),此项系列政策的出台将大幅降低进口航材的税收,为国内航材维修行业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政策环境。

航材作为保持和恢复飞机设计性能所必需的部件,承载着生产保障和经营效益改进的双重职能。中国民航飞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维修,将会极大保障飞机安全有效运行。“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作为逐渐在全国推广试点的监管创新模式,将助推中国航空维修业更加具备国际竞争力。

 

资料参考来源:厦门自贸区、沈阳海关、厦门海关、海关总署、物流技术与应用等微信公众号官网等

文章编辑整理:杨晓丹


卓越的贸易业态创新团队

优秀的国际贸易合规专家

遥遥领先的AEO咨询团队

咨询热线:13828765252 13554823445 

天地纵横产业研究
天地纵横外贸一席谈